一
在电视剧里,苏妲己常被塑造成蛇蝎美人,姿色艳丽如桃李,风情万种,仿佛千年狐狸精幻化成形,专门勾引纣王,使他沉迷荒淫,误国害民,残忍地对待忠良,践踏无辜的生命。
不过,“纣王”并非他的正式帝号,而是后人加上的贬称,意指“残暴且败坏德行”。实际上,当时没人称呼他为纣王。
他的正确名字应为商朝第三十二代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那么,真正的苏妲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二
苏妲己的姓氏并非“苏”,而是“己”。她出生于一个叫苏氏的部落,因而俗称“苏妲己”。
据说她长得美艳动人,如花似玉,且听从父亲的吩咐,外出时总是用面纱遮住面容。
展开剩余85%苏氏部落生活安宁,村民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过着淳朴平和的生活。可是,这份宁静在一个名叫帝辛的人的到来后被打破。
苏氏部落的南方邻近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君就是帝辛。在他即位的第40年,公元前1047年,帝辛发动对苏部落的战争。
当时的帝辛已年过花甲,身经百战,而苏部落势单力薄,很快被帝辛击败并灭亡。除了抢掠金银财宝、牲畜猪马牛羊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战利品是年仅16岁的妲己。
帝辛虽已老迈,但被这青春少女的美貌深深吸引,将她纳入后宫,极尽宠爱。
然而,一个刚满16岁的少女,怎会有能力祸国殃民?
初入宫中的妲己每天都哭泣不止,惹得帝辛心生厌烦,甚至威胁说:“再哭,便屠灭你苏氏部落所有人!”
为了保全族人,妲己只得强忍委屈,假意笑颜,顺从于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君主。
她完全不像电视剧里那个心狠手辣、毒辣无情、挖心剖肝的大恶妇那样。
三
有一次,战斗归来的帝辛身心俱疲,饥饿难耐,一见妲己准备的食物,竟来不及洗手,便直接用手抓食。
妲己见状,急忙用头上摘下的两根玉簪将食物夹给帝辛。
帝辛发现用两根玉簪夹食物既优雅又方便,便命宫中手工匠人仿制玉制筷子,赐给群臣使用。
不久,大臣们纷纷效仿用筷子吃饭,这种用餐方式逐渐传到宫外。普通百姓虽然买不起玉质筷子,但他们用木头或竹子制作成简易筷子,也开始流行起来。
帝辛对妲己的宠爱因此更加深厚,不仅因她貌美,更因她的聪慧灵巧。
这引发了后宫妃嫔们的极大嫉妒,流言蜚语满天飞,妲己被诬陷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然而帝辛只钟情于妲己,自她入宫后,再无宠幸其他妃嫔。
其他妃嫔于是将帝辛的暴行统统归咎于妲己,污蔑她的恶名广为流传。
妲己不仅要在皇帝面前忍辱负重,还要面对后宫姐妹们的欺凌,这样的生活苦不堪言。
此时,西南方崛起了一个名为周的强国,周文王去世后,其次子姬发继位。
周文王第四子姬旦,也就是后来的周公,以德才兼备著称,善于治国安民,策略高明,联合诸侯,发动讨伐商朝的战争,并将帝辛贬称为“商纣王”,列出帝辛的十大罪状。
公元前1046年,周军攻入商朝都城朝歌。
最终,英勇而暴虐的帝辛被周击败,燃烧宫殿自焚而亡。
四
妲己被周军俘获后,据说被献给了周公姬旦——就是我们熟知的“梦周公”——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
传说周公不愿接受妲己,怕玷污了自己一生的名声,于是由姜子牙将她处死。
也有说法称妲己被周武王释放,从此销声匿迹,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关于筷子的发明,也有传言说是姜子牙,而非妲己。
无论究竟是谁发明筷子,这已不那么重要。
通过这段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妲己其实是被历史丑化的牺牲品,她的恶名多半是周人为了政治宣传而制造的。
如果妲己在帝辛宠幸的岁月中真的掌握实权,为何她的苏氏部落始终没能崛起得势?
将商朝灭亡的责任全部推给一个女人,按常理难以令人信服。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历史学家们往往将朝代灭亡归咎于女性,把美貌女人当作红颜祸水,以此替男人们“开脱”。
比如妲己之前的夏朝妹喜,和妲己之后的周朝褒姒,都是类似的例子。
五
关于筷子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商代。
《韩非子》中有云:“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纣王制造了象牙筷,箕子忧虑纣王的贪欲会因此加重,生活愈发奢侈。
在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6双青铜筷头,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筷子实物。
先秦时期,筷子称为“梜”,到了汉代被称为“箸”,明代才普遍称“筷”。
筷子一般做成上端圆,下端尖,象征“天圆地方”,长度为七寸六分,寓意人的七情六欲。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为眼、耳、鼻、舌、身、意。
筷子的尺寸象征着克制欲望、复归礼仪,提醒人们节制情欲,不可任性妄为。
同时,七寸六分是经过反复试验的最适合使用的长度,方便夹取食物,得心应手。
两根筷子象征阴阳二气,平衡调和。
这对看似简单的筷子,蕴含着古人深厚的哲理和智慧。你会用筷子吗?
发布于:天津市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