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经及皮肤的常见疾病,临床以身体一侧出现带状分布的成簇小水疱,并伴有局部神经痛为特征。皮疹好发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的分布区。
01
张志礼诊治经验
张志礼将带状疱疹分为以下几型治疗:
肝胆湿热型:急性起病,局部皮损鲜红,水疱紧张兼有血疱,灼热刺痛,伴心烦口渴,口苦,纳呆,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此证临床最多见。张教授辨证为肝胆湿热,兼感毒邪,气血瘀滞。采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止痛的治法。内服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草清肝胆实火,除三焦湿热;牡丹皮、赤芍、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生地黄、紫草、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诸药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止痛之功效。局部常外用雄黄洗剂(雄黄末10g,炉甘石末10g,滑石粉10g,甘油5ml,加水至100ml)。
脾虚湿盛型:患者平素脾胃虚弱。病后水疱颜色较淡,疼痛较轻,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满,大便不干或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而清稀,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厚或腻,脉沉细或缓。此为脾虚湿阻,气血瘀滞,复感毒邪,治以健脾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止痛。内服药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用: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枳壳、薏苡仁、泽泻健脾除湿理气;龙胆草、黄芩、紫草、板蓝根清热解毒;赤芍、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局部仍外用雄黄洗剂。
气滞血瘀型:急性发病,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皮疹色暗红或结血痂,或皮疹不明显,仍有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或弦缓。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故治法宜清解毒热,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内服活血散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或以养阴益气,活血解毒之法调治。外用炉甘石洗剂。行气活血贯彻始终本病多有神经疼痛之症。
张氏认为此证是因气滞血瘀,经脉阻隔所致。在治疗方面,以气血相关立论,而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法贯彻治疗的始终。在上述三个证型中,均使用行气活血的药物,旨在气行血行,血脉通利,疼痛消除。
02
王乐亭诊治经验
北京中医医院王乐亭老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风热毒邪侵袭肌肤或内伏郁热与血相搏所致。治疗上采用龙眼穴配合“截法”,将放血、拔罐、针刺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具体方法如下:
“龙眼”穴放血: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握拳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既有黄色粘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龙头”“龙尾”点刺出血: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经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刺部位拔火罐,以求恶血尽去。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该处,不必包扎。
大椎放血: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既有黄色粘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配穴:如疱疹的发病部位在胸或胸以上部位者,加曲池、合谷;疱疹在腰部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泻法。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